说一个来自我妈的口述历史:
八九年我爸在保定当兵,他所在的那个师(大概是,我对这些没概念)原本是要被调去北京平定学生的,但是师长拒绝接受命令。风波结束之后,师长就被贬到很低的位置了。后来我每次再看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都会想:这三个词的顺序果然是大有讲究啊。
@miaogogo 8090的电视台比我们想象的开放,我爸当时直接在香港台看现场直播
@Dawn_Iceberg 很惊讶,现在电视上死字都要打引号
@miaogogo 壓人這個鏡頭我好像也有模糊印象,那時我也有八九歲了,隱約記得是電視新聞裡看的
@Gooboo 不知道在外媒上还能不能找到,那张著名的坦克人照片虽然很有力量却不是故事的全部
@miaogogo
三十八军徐勤先将军拒绝进京
后来被李锐评“怀仁博学真儒将,一代豪雄硬脊梁。甘赴刑廷违上命,但求民主大兴邦。”
@albphy 啊对!是三十八军!原来是将军啊!我记错了
@miaogogo 断子绝孙,作孽之事,不做也罢
@miaogogo 听说了,所以他们就调了野蛮地区的兵。
@miaogogo 所以作风问题是排在最后的,想想苏联红军在东北……
其他的口述历史包括:
外公:那时闹得大呀,比五四运动大多了(虽然他也没有亲历五四运动),最后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工人阶级的参与(可是台湾那边也是学生运动)。
外公:你二姨妈在长沙读书,也去参加了,我叫她不要去,她说不去不行。
我妈:那时候天天看电视新闻,坦克可以把一个人压得好长好长(这是新闻能播的吗?我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