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关于高考的热搜简直就是当代范进中举。知识改变命运尽管是目前人们可以看到的阶级跃升的唯一途径,但已经不是只要努力就可以。我高中不幸念了一个重点中学的关系户班。我是班里少数几个没有托关系给领导塞钱去上学的学生,家庭条件在班里垫底。其他同学的爸妈要么是做官员要么是商人,他们当时的吃穿用度水平我现在都还达不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不爱学习,最有钱那几个最后都去了三本。现在毕业快两年了,偶尔在微博上看见那些同学的新动态,他们都过得还不错,留在我们那个永远振兴不起来的省会城市,过着北京三里屯都市丽人水平的生活。而高中一直是班里第一的我,住在合租的房子里,每天工作累得像条狗,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惴惴不安,焦虑得睡不着。
六月底了,上海的餐饮业还是没有恢复,我们店也终于抗不下去倒闭了,现在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本来是有十多个人。大部分同事都回了老家,还有一些人进了厂子或者去了稍微好一点的松江那边。
我没回家是因为还有自学考试和驾照要考,每天帮别人做点盒饭,只有我和老板两个人,给我发半天的工资。
最近迷上了踢球,之前也一直都很喜欢看球,但没时间练,月初的时候买好了装备和德布劳内、孙兴慜、瓦尔迪的球衣,去球场踢太贵,我就在店旁边的一块停车场练,颠球现在能颠五个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觉得听歌、唱歌和看闲书都没有什么用,当每天看到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新闻,还有欠了两个月没发的工资,考试的压力,只有跑 踢才能暂时忘掉这些
读过《The Paris Library》
https://neodb.social/books/435332/
两三个月时间断断续续地把这本小说读完了,爱书人的故事里面Odile的经历略显狗血,作者在故事设计时虽然有些牵强,但能理解这种人为创造的困境和角色本身拧巴性格的恶果。Odile最终因为忘年交小朋友的一席话跟自己或多或少有所和解,小朋友虽然也有点拧巴但整体而言还是个正常的好孩子。个别人物角色的最终命运不明,比如Professor Cohen依然生死未卜,这种open ending虽然也是符合二战时的境遇,但也是有些刻意了。
唐山伤人案(暂时)被允许在墙内网络环境中传播,大概率是因为,施暴者是不带公权力背景的普通个体,处置它们,可以用来炒作司法部门的“维护社会正义”。
然而,随着事件传播,爆出的对公权力不利的讯息也就越来越多:诸如警方首次出警竟然以“一般打架”处理;其后,更揭出施暴者是长期逍遥法外的逃犯。
这现象说明,“大国崛起”那层表面上的金漆,已经再也掩盖不住这国底子里的破败腐烂坍塌。这种系统性的全社会的溃败,已经到了任何一桩普通事件的背后,都可能牵出系统性大问题的地步。
从当年表彰“最美女教师”牵出人口贩卖,到年初表彰“英雄母亲”引出女人被铁链锁颈强奸生八孩,再到今日唐山伤人案引出的警方渎职。
打个比方:它们本来是想要向公众表演,系统如何顺利治愈一个小小的脓包疮,以证明系统的英明神武。
然而镜头略微一歪,公众们便看到,那脓包疮不是一个,而是密密麻麻一大片;而且那也不是什么疥癣之疾皮肤病,而是三期梅毒已经进了大脑和心血管。
焦虑是头顶上的一团散不去的积雨云。
手残游戏党,大爱空洞骑士、血源诅咒、塞尔达传说,艾尔登法环、缺氧跟冰汽时代属于烦心了就玩。
Guilty pleasure是读哈利波特同人文和狗血网文小说……每次都想着看作者怎么反转剧情用各种误会推进故事。
想要成为斜杠青年而不得…反正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