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刘瑜谈教育的那篇,堪称年度凡尔赛。人对于自身所处的高社会阶层带来的资源,往往习以为常,这是常态,但身为学者仍没有观照自身的意识,不得不说是严重的偏差。贫困是结构性的问题,教育上的过度竞争也呈现了人对阶层跌落的恐惧。刘瑜口中“我们家孩子以后就让她开个奶茶店得了”、“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和马云自称不爱钱,刘强东不知妻美,都有一种荒诞的优越。出身北京精英家庭的子女或许可以选择开奶茶店,真正以奶茶店为生的普通人无法选择成为精英。
精英阶层的攀爬焦虑反映到教育上,确实令人窒息,要化解焦虑绝不是在同温层内可以解决。而目前流行的话术是“一条”式的,“他辞去年薪百万工作,去郊区种地,把破屋改成网红民宿,明星也想来住”。不是从结构上反思焦虑,而是取资本红利最大值提前退场。贾政建大观园也要有稻香村,他发朋友圈说种地最快乐。http://t.cn/A6GBGMjk
@linanxin1983 和这种人较真你就输了,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一般都是单纯的坏!
@shkspra @linanxin1983 是的。她根本不是不明白,就是坏。米兔时她也写过不要让米兔成为文革的文章。太知道精英和男性这种强势方想听什么了。
@linanxin1983
正解。学识和信息来源有限的普通人可以对自身已有的某些特权不那么敏感(例如墙内小市民很可能未必意识得到,自己相对于农民已经拥有了多少特权,这是正常现象),但刘瑜身为学者而且是社会学相关的学者,对教育背后的特权问题,仍然采取如此漠视和轻佻的态度,就太不合适了。